来源:长江网
近日,全国政府网站首次普查“大考”,交出第一阶段“成绩单”。 从摸底结果看,截至7月27日,全国共上报政府网站85737个,其中34366个网站完成自查,103个省部级政府门户网站完成整改,6373个政府网站申请“关停并转”。(人民日报 7月30日)
近年来,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,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,交友、聊天、办公、购物等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,网络也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当然作为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政府,积极触网是发展的必然,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。建设官方网站,打造“不打烊”政府,不仅有利于群众办事,还能架起官民之间沟通的桥梁,更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,好处可谓多多。于是,在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中快速掀起了一波建设官方网站的高潮。这是政府与时俱进的表现,也是群众乐于看到的,乐于享受的便利。
然而,尽管各级政府一窝蜂的建设起了网站,但是在这几年的实际管理和应用中,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:信息更新不及时、信息发布不准确、互动情况不回应、办事服务不实用,当然也有的网站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“神回应”。这些问题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政府部门“重建设、轻管理”的“通病”。
要改掉这些个“毛病”,关键还要靠政府部门规范管理。政府网站不光要开设,还要管理,即使是停办都要设置规范流程,设定统一的审批程序。并对已开办的网站要加强监管,这样才能将网络的优势与服务于民很好的结合起来。
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,不止一次的提出“互联网+”。笔者认为,李总理提出的“互联网+”决不单单是一个口号,它需要我们把它融入到发展和实际的工作中去。政府部门更应该走在“互联网+”发展的前沿,把政府网站、微博、微信,都打造成政府与民众沟通、为民众服务的重要平台。让政务的开展不断适应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,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,这也才是政府与网络发展共赢的“应有之义”。